当前位置 :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关于唯物论和认识论)

更新时间:2024-09-26 09:12:49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它在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都起过重大的作用,但它并不是绝对真理,并不是超历史超时代的,它也有它的历史的时代的局限性。

过去对它只是一味地颂扬,毫无评论和分析,这是片面的。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它的内容也进行了评论,这是好现象,但是,评论一定要实事求是,拔高是不对的,贬低也是不对的。我们认为近年来的某些评论有贬低的倾向,这就走向另一个极端了。下面仅就几个问题评论一下某些评论。

一种观点认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只讲了唯物论,未讲认识论,只讲了唯物唯心问题,未讲认识的辩证法问题。我们不同意这种评价。

首先这种提法有毛病。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出发点和根本前提,是它的最基本的原理。全部认识论必须以这一原理为基础,才可能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否则只能是唯心主义或折中主义的认识论。列宁在这本书中批判过的那些认识论,不是脱离或违背这个原理,就是未能彻底贯彻这个原理。怎能把认识论和唯物论分开呢?

其次,决不能低估列宁在这个问题上的贡献。应该说,这一原理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发明创造,而是历史上各派唯物主义的共同立场和基本观点。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把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概括为哲学最高问题或哲学基本问题。

并且提出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这是恩格斯对哲学史的科学总结,后来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同一切唯心主义哲学战斗的有力武器。但是,恩格斯的论述还遗留了一些问题,正是列宁解决了这些问题,使之进一步系统化,并从此引申出哲学党性原则,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尽管恩格斯在别的地方也谈到认识的源泉问题,如在《反杜林论》中,就谈到“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认为原则不是出发点,而是研究终了的结果,认识只能从事实材料出发,否则就必然陷入唯心主义。但是他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是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明确规定为世界的本原问题,即:谁是第一性的,谁是第二性的(派生的)。而且强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没有别的意思,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这两个名词。

这就发生了一个问题:究竟反映论是不是唯物主义所独具的特征,有没有唯心主义的反映论?怎样估计反映论原则在认识论上的意义?或者说,关于认识的源泉问题,即是否承认人的认识(包括感觉和思维等各种形式)都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能否成为划分哲学派别的标准?恩格斯只是在谈到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第二方面时才谈到反映的。而第二方面的提出,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第一方面与第二方面的关系怎样?怎样估计第二方面的理论意义?

列宁在《唯批》中解决了这些问题。首先在列宁看来,反映论就是唯物主义。他从认识路线的角度把唯物唯心的基本区别概括为“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并明确指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按照如何解答我们认识的泉源问题即认识(和一般心理的东西’)同物理世界的关系问题而区分开来的。”又说:“意识总是反映存在的,这是整个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

这样,列宁就把意识是否是物质的反映或认识的源泉问题包含在区分唯物唯心标准之中。从而丰富、扩大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含义,更加完整和确切地总结了哲学上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基本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其次,如果说,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第一方面主要是从客体方面解决世界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即解决认识的对象、起源、源泉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决定一个哲学体系的出发点、前提和基础。

决定它的基本性质和倾向;那么,第二方面主要是从主体方面解决世界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即怎样判断人的认识能力,怎样正确估计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只有回答了第二方面,才能把从第一方面开始的认识路线贯彻到底。旧唯物主义为什么不能战胜唯心主义呢?这是因为它们没有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不懂得在认识论上也应该辩证地思考。

在《唯批》第二章中,列宁进一步发挥了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思想,阐明了能动的反映论的基本观点,使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系统化了。第三,正确说明了以休谟为代表的不可知论(康德主义是它的变种)的性质及其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列宁根据恩格斯先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出,以后又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的英文版导言中进一步发展了的,关于不可知论的论述,明确提出了以下这些论断:不可知论是介于唯物和唯心两者之间,动摇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派。

不可知论的本质不仅在于怀疑认识的正确性,而且还在于怀疑物本身的存在。不可知论本质上是含有各种不同的比例的折中主义的混合物,等等。列宁的这些新的理解,是根据并发展了恩格斯的思想,很符合哲学史的实际,避免了那种绝对的“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片面性,后来为绝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所采纳和运用,不能不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哲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

回顾列宁写作《唯批》当时和以后哲学斗争的情况,我们就更不能低估列宁在认识论上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重大现实意义。列宁之所以注意反映论问题,一方面是由于这是革命斗争的紧迫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资产阶级哲学家们不再把本体论问题作为主要问题。

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认识论上,着重从认识出发来怀疑或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因而相比之下,在现代哲学中,本原问题就不是那么突出了,反映问题成了斗争的焦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就是实证主义思潮应运而兴。实证主义只相信经验,并且坚持人们通过经验而认识的东西不是客观的东西。

列宁在本书中运用唯物主义反映论这个平凡而又锐利的武器对经验批判主义及其各种变种进行了实事求是、深入、精辟而又尖锐的分析批判,是我们今天同现代实证主义、形形色色的经验论、各式各样的唯心主义作斗争的榜样。

如果认为列宁的这场斗争过时,甚至把唯物论和认识论割裂开来(事实上离开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就只能是唯心主义或不可知论的认识论),认为唯物主义反映论没有什么重要性,那就是在强大的论敌面前自动放下武器。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标杆经验网 琼ICP备2024042152号-10